两个月,瘦了40斤——这是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葛楚天的最新减重成果。
“没什么诀窍,就是运动+自律。对自己嘛,要‘狠’一点!”1983年出生的葛楚天,白净,儒雅,带着点书卷气。
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我加压——这几个关键词,可以作为他的人生标签。
时间倒回到2010年7月,完成浙江大学本硕博的葛楚天,来到浙江万里学院工作。“多年的科研训练,我养成了始终关注国际前沿问题、不断潜心认真钻研学习的习惯,这里相对宽松的氛围也很好。”葛楚天说。
于是,在水产学这条并不显山露水的赛道,他一头扎了进去,“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多年。
从讲师开始,他就像“苦行僧”一般,日复一日坚持着关于水产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在枯燥的实验室和闷热的养殖基地之间,“两点一线”。
“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鱼鳖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中华鳖高雄性苗种诱导技术及应用研究”……当一项项曾经的难题被攻克,葛楚天成了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
据统计,短短15年里,他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nce》论文2篇,累计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励3项,特别是在鱼鳖类动物性别决定分子机制和性控育种研究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令人瞩目。
曾经,龟鳖基因功能鉴定技术,是该领域国际公认的难题。不信邪的葛楚天,凭着严谨细致持之以恒的研究,创新性地发现龟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使得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不满足,不停步,是因为心中还有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梦想。
“我始终认为,基础研究突破之后,不是放在证书里束之高阁,而是要真正落地、走向应用,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刚好,水产养殖就是打通产学研链条的合适赛道。”
于是,葛楚天尝试着向产业化推广路线迈进,为性控育种技术落地建立了一整套工程化技术规范,并在浙江、湖南等地中华鳖养殖企业进行了规模化应用推广,目前已实现经济效益1.26亿元。
如今,葛楚天作为学校的副校长,面对的是带领学校科研团队攀登更高科研高峰的压力。
“本身我就是从一线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肯定更能感同身受。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考评机制,希望激励大家放开手脚、释放活力,争取多产出标志性成果、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葛楚天说,自己40岁出头,刚好是“当打之年”,是出成果、作贡献的“黄金时间”。
过去,憋着一股劲,一路奋斗;未来,依旧如是,不待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