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化系统,用于自动识别工业现场(如化工厂、油气管道、电站等)中阀门的潜在安全隐患。系统通过部署在现场的摄像头(固定式或巡检机器人搭载)采集阀门图像/视频,利用AI模型自动检测、定位阀门,并对其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精确分类和严重程度评估,从而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保障生产安全。
无
识别精度:
阀门检测准确率(mAP) > 98%。
关键隐患识别准确率 > 95%。
误报率(False Positive Rate) < 5%。
性能与实时性:
单张图片分析时间 < 1秒(用于图片巡检)。
视频流分析的延迟 < 3秒(用于实时监控)。
鲁棒性: 系统需能适应复杂的工业现场环境,如光照变化、雨雪天气、部分遮挡等。
可扩展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续增加新的隐患识别类型或接入新的算法模型。
安全性: 数据传输与存储加密,具备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
5. 技术架构与实现路径
算法选型:
检测模型: 采用轻量化的YOLOv8/v9等模型,平衡速度与精度。
分类模型: 采用ResNet, Vision Transformer等 backbone 网络进行细粒度图像分类。
分割模型: (可选)对于泄漏、锈蚀区域,可采用语义分割模型(如U-Net)进行像素级定位,更精确评估面积。
数据 pipeline:
数据采集与标注: 收集大量现场阀门图像,由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精细标注,构建高质量数据集。
模型训练与优化: 使用PyTorch/TensorFlow框架,并进行模型剪枝、量化等优化,便于部署。
系统部署:
云边端协同:
边缘端: 在厂区边缘服务器部署模型,负责实时视频分析,降低带宽需求。
云端: 负责模型迭代训练、数据存储、宏观分析和报警推送。
核心软件系统: 包含模型、前端界面和后端服务的完整可部署套件。
模型文件: 训练好的高性能AI模型。
技术文档: 系统架构说明、API接口文档、安装部署手册、用户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