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刚和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确立合作,通过我们的自主研发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支撑。”10月20日,可之(宁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冠说。在可之科技的认知智能技术支撑下,一方面将对宁波电信的业务生态进行赋能提升,另一方面则根据其发展实际进行数据研判,提供合理化解决方案。
作为由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科技服务业“新星”,可之科技在“认知智能”领域取得明显优势,已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用AI进行逻辑推理,实现自动批改中高考级别的理科“大题”的企业。此外,可之AI核心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衍生应用也已落地,在快速推广之中。“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我们与康希诺等业内头部机构合作,用认知智能辅助抗原、抗体、MRNA、蛋白质底层逻辑的研究,加速药物、疫苗研制。”王冠说。
科技服务业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观海曙,可之科技并非个例。目前,海曙共培育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56家,主要包括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企业三类。“近年来,海曙在持续做强传统的软件信息、咨询服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高科技企业,搭建激活资源融通的枢纽型平台,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更专业、更符合发展实际需求的科技服务的同时,使之成为拉动海曙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1-8月,我区56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7亿元,全市排名第三。其中,专业技术服务业成为全区科技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占全区科技服务业营收比重接近90%。
以“大院大所”为引领,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高端项目实现落地转化。就在前不久,由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孵化的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工业操作系统supOS4.0版本,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提供多租户、总分厂级联、多组织等多种模式,满足企业异地办厂、集中管控等需求,打造一条适合大规模复制、低成本推广的数字化路径。“工业细分领域众多,且每个领域都有大量专家、供应商等不同群体。通过搭建这一开源开放框架,将各领域服务商、软件商等各类工业生态伙伴集中于此,形成新型工业APP生态,满足工业企业多元化发展诉求。”浙江蓝卓CEO谭彰介绍。如今,蓝卓连续3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稳居工业互联网“国家队”第一梯队。
海曙还紧抓科技大市场这一科技服务载体,织密织细成果转化“服务网”。“以全球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为应用场景,我们开发了一款‘全球贸易物流数智获客平台’,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推广平台,以至于挨家挨户、费时费力推广却收效甚微。”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而在海曙区科技大市场的牵线搭桥下,该负责人的烦恼得以纾解:不仅可根据需要报名参加由海曙专门为区内企业产品推广、技术对接、项目合作等量身打造的产业技术对接会,由此拓宽企业产品推广渠道。此外,区内相关部门还将为其提供校企合作对接服务,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入所需的新媒体人才。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创新全链条,涵盖从研究、小试、中试到最后产业化的整个阶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着。”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海曙将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整合开放公共科技服务资源,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发展,加强专业化分工,拓展市场空间,实现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并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区域协作,推动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