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聚焦水下机器人及多模态传感技术装备,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品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上实现多项突破,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可靠性。
(2)、产品结构创新
1,实现机器人在深水与浅水环境,兼容性作业
2,研发可作业蛇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管道内部检测
(3)、产品工艺创新
1,大量零部件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制造
(4)、产品性能与使用效果
1,实现水下最深2000米作业
2,实现水下特定场景自主作业,自主返航
3,实现声纳传感数据自主分析
公司通过全链条创新推动水下检测装备国产化与智能化,为工业设施安全运维提供高效、可靠、智能化的技术保障。
公司的核心技术已通过多阶段验证,具备高度成熟性与可靠性。其作业型水下机器人(ROV)及多模态传感技术源于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通过国家验收,技术路径清晰、成果标准化。技术已实现从原型研发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覆盖,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为水下检测领域提供高效、可靠、国产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硬性指标(如:具体参数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①1套用于管道外检测的作业型ROV 水下机器人ROV本体主要技术指标最大工作深度:2000米;设计水面航速:空载时纵向2.0节, 横向1.5节, 垂向1.0节;最大有效载荷:100kg;航行能力:能自动定向、定高、定深航行,定向航行精度: +/-4°,定深航行精度: +/-0.2m,定高航行精度: +/-0.1m;②用于管道外检测的多模态传感检测设备: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CP),缺陷检出率:90%;甲烷探测传感器,检测限0.1ppm。
选择性指标(如: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的指标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①蛇型机器人(在研):在油气管道内部的应用,用于排查或探测管道渗漏与管道内壁腐蚀、变形等损伤。应用场景:油管内检;计最大工作深度:300米;主体结构直径:20cm;空气中重量:60kg;设计航速:4.0节;航行能力:设计能自动定向、定高、定深航行; 运动模式:无缆自主运行的模式。根据设定的检测目标和检测程序,自主运行;搭载能力强:设计携带各种传感器和设备来获取管道内部的数据。特征:蛇形机器人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仿生结构, 具有出色的机械柔顺性和高度的可变性,能够在各种复杂管道环境中自由穿行。
1.发明专利;申请5个,授权2个 2. 实用性专利;申请1个,授权1个 3. 软件著作权;申请1个,授权1个 4.论文;发表总量4个 5.新增其他科研项目情况(单位内设项目);数量2个 6.人才引进或培养;博士2个,硕士3个科研骨干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