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膜孢子集块化的培养方法的研发
合作区域: 国内
拟投入总金额: 75.0万元
所属地域: 象山县
技术领域: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技术交易金额: 万元
截止日期: 2026-07-31
登录后查看。
信息描述
研发背景:
主要内容: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主要为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由藻类进行,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上藻类在创造富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浮游的藻类是海洋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有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最终依靠藻类的存在。礁膜是食用价值很高的经济藻类,多生长于入海口、浅海区等低盐度海水的岩石或石块上,其中有性礁膜的生长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是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市场上现已有礁膜培育及栽培成功的报道,但未出现设施化养殖成功的案例礁膜的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在于礁膜孢子采集培育及礁膜的悬浮集块化培养,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礁膜孢子采集培育技术。
技术难点:(1)礁膜前处理:挑选颜色健康并且藻体完整的礁膜,然后用灭菌海水冲洗2-6次去除表面的附着物,培养于 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2)孢子放散:待培养礁膜几乎处于同一生长状态时,使用无菌刀片将其切断至5-10mm,用无菌纯水冲洗3-8次,然后培养于25℃,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海水盐度为10-15ppt无菌人工海水中并且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3)孢子收集:孢子大量迅速释放后,使用拉丝后的移液器(针孔允许孢子通过),吸取孢子,并置于无菌12或24孔的培养板,培养板中添加含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的无菌人工海水,重复 2-5次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期望的孢子浓度,然后立即进行24-36h的暗处理;(4)集块化法培养:暗处理后的孢子立即更换新鲜培养液,然后培养于20℃,光强为100μmol/m2s,光照周期为12h/12h的无菌海水中,无菌海水中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05%的营养液,待藻体长至1mm以上,用无菌解剖刀轻轻刮取附着的藻苗,使用目数为200-300目的筛网过滤,将藻苗转至无菌三角瓶中,无菌三角瓶中存有添加0.05%营养液的无菌海水,无菌三角瓶密封通气培养,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即可得到成品。

前期研究开发基础:

现有的生产和研发的设备:
攻关目标:

技术指标:(1)适宜温度:20-25℃;(2)海水稀释比例:0.05%ES营养液的无菌海水;(3)环境条件:无菌;(4)盐度:15ppt;(6)光照强度:100mol/m2s;(7)光照周期为12h/12h。

成果形式:

产品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