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移动式施工操作平台智能定位调平及施工精度控制技术开发
合作区域: 国内
拟投入总金额: 19.0万元
所属地域: 海曙区
技术领域: 建筑设计与理论
技术交易金额: 万元
截止日期: 2026-12-31
登录后查看。
信息描述
研发背景:

钻孔桩施工广泛应用于桥梁、超高层、轨道交通等工程,面临多重复杂场景考验:一是地质条件多样,软土、陡坡、岩溶等地层要求平台具备强地基适配性,避免不均匀沉降;二是施工环境受限,城市核心区、生态敏感区需严控噪音、泥浆污染,传统平台缺乏环保管控设计;三是效率要求提升,大跨度、多桩位工程需平台快速移动、快速组装,传统脚手架搭拆耗时、周转效率低的短板凸显。此外,超深钻孔桩施工对平台的荷载承载、精准定位要求显著提高,需同时满足人员操作、设备放置、材料堆放的多重需求。传统钻孔桩施工多依赖固定脚手架或简易移动架,存在安全防护简陋、移动灵活性差、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导致施工效率低、安全事故频发。据工程统计,钻孔桩施工安全事故中60%以上与操作平台相关,主要集中在倾覆、坠落、结构坍塌等场景;同时,传统平台缺乏扬尘、泥浆管控措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与绿色施工理念相悖,技术迭代需求迫切。

主要内容:

(一)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风险防控能力弱​

1. 防倾覆与防坠落设计存在短板​

2. 结构承载与疲劳性能不足​

3. 安全监测与预警缺失​

(二)多工况适配性差,复杂场景难以应对​

1. 地基与地形适配能力不足​

2. 移动与定位精度不足​

3. 模块化与组装效率低​

(三)环保与绿色施工适配性不足​

1. 扬尘与泥浆污染管控缺失​

2. 噪音与能耗问题突出​

(四)施工效率与耐久性有待提升​

1. 施工协同性差

2. 耐久性与维护成本高

前期研究开发基础:

定位与监测案定位技术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应用,定位精度,可实时校准平台与桩位的对位偏差;建筑安全监测领域的倾角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已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可集成至平台监测倾斜度、节点应力,为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撑。​自动化控制模块:工程机械的液压控制系统可实现支腿同步调平,电动驱动轮的变频调速技术可精准控制移动速度,避免平台颠簸。

现有的生产和研发的设备:
攻关目标:

智能监测与预警:集成倾角传感器、应力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实时监测平台倾斜度、节点应力、荷载状态;当倾斜超过2°、荷载超标10%或应力达设计值80%时,10秒内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锁定移动轮或支腿,支持数据无线传输至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监控。自动化操作降本增效:支持远程操控(距离≤100m),实现平台自动移动、精准对位、一键调平,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数量;集成施工进度管理模块,自动记录桩位施工数据,与项目管理系统联动,实现施工流程数字化。多设备协同适配:预留钻机、混凝土输送泵的接口,实现设备与平台的固定衔接,避免施工时设备移位;支持与泥浆处理车、物料运输车协同调度,通过物联网实现信息互通,优化施工工序衔接,整体施工效率提升20%

成果形式:

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