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新增院士中有两位是鄞州籍,分别是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黄震。至此,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中鄞籍院士已有44位。此外,本次新增院士中的吴汉明院士也在11月20日全职落户鄞州的微电子产业园,担任中芯国际(宁波)创新设计中心总裁。
鄞州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向3位院士发出贺信。贺信中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党的十九大开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盛业空前,鄞州大力激发实干、担当、奋进的精气神,“二次创业”再出发、“两高四好”勇攀高,推动高质量发展领跑领先,需要像你们这样的科学家来指导鄞州发展,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共同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为鄞州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三注入强大动力。
郑纬民1946年出生于东钱湖镇利民村曹家山头一个普通家庭,1962年毕业于钱湖中学(现东钱湖旅游学校),1965年从横溪中学(今正始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任教,1982年获计算机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网络存储、网络计算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是我国存储科研带头人,共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2次获得有着“世界超级计算应用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戈登·贝尔奖,也是我国首个存储领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至今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
黄震1960年生于上海,祖籍鄞州区云龙镇石桥村。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全国政协常委。兼任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能源研究院院长,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等。他多年从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石油替代与新能源汽车、大气污染控制及能源政策战略研究,共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吴汉明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等离子体专业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半导体等离子体工艺专业博士后,他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攻克了包括刻蚀等一系列关键工艺难点,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端芯片工艺完全依赖进口的制约。此次吴汉明院士全职落户鄞州微电子产业园,担任中芯国际(宁波)创新设计中心法人代表、董事长、总裁。该中心是中芯国际技术核心部门,目标是成长为拥有100多名研发人员的设计服务中心,3年预期累计产出达1.76亿元。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已分别诞生过26位、18位鄞籍院士,其中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郑哲敏,通信与交换系统专家陈俊亮为“双院士”,鄞籍两院院士总数已达到44位,研究领域涉及科研的方方面面,如生物、电机工程、地质、遗传育种、原子能、爆炸力学、医学、核能、测绘、通信与交换系统、数学、超声学、材料科学、分子反应动力学、流体力学、光电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