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及子刊综览
发布者:金菲英  发布时间:2019-06-28 16:28:28

    《自然—生态与演化》

  黑纹卷尾猴制作石制工具已有3000年

  《自然—生态与演化》本周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野生黑纹卷尾猴制作石制工具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且制作技术在此期间发生过变化。已知猴子、黑猩猩和水獭会在野外利用石头敲开坚果和贝壳,但黑猩猩是迄今唯一拥有已知考古记录的非人类动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Tomos Proffitt和同事挖掘了巴西的一处黑纹卷尾猴考古遗址,那里的猴子如今还会用石块砸开腰果。研究人员通过放射性碳测年和石制工具分析发现,黑纹卷尾猴这么做的历史可能已有3000年(或450个世代)。

  研究人员还指出,黑纹卷尾猴在此期间曾改变过使用工具的方式。该遗址最早可追溯至3000年前,最初,这些猴子使用的是小而轻的石制工具。但从2500年前至300年前,黑纹卷尾猴开始使用更大更重的石头处理食物。而到近期,它们又开始使用稍小的工具,与现在处理腰果的方式具有相关性。

  研究人员认为,工具使用的变化或许有几种理论上的解释:不同黑纹卷尾猴群体可能曾使用不同的石头;抑或在腰果流行前,不同食物需要不同的加工工具。

 

  《自然—通讯》

  研究评估全球交通基础设施损坏成本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每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损坏成本平均约达146亿美元。模型研究显示,约73%的损坏源自地表洪灾(由极端降雨引起)和河水洪灾。

  英国牛津大学的Elco Koks及同事使用全球公路及铁路资产数据和灾害地图,计算了交通基础设施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暴露程度和风险,这些灾害包括热带气旋、地震、地表洪灾、河水洪灾和沿海洪灾。

  研究人员发现,全球约27%的交通基础设施至少暴露在一种灾害之下,每年全球所受的损坏成本估计为31亿~220亿美元。诸如巴布亚新几内亚之类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其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易受这些灾害的影响。虽然绝对损失额在高收入国家中最高,如中国和日本,但是中等收入国家,如格鲁吉亚和缅甸,面临的损失相对于其GDP更大。

  研究人员认为各国应在相关评估中纳入风险信息,以改善交通规划。通过有针对性地强化关键资产,预防自然灾害对其造成损坏,有助于使所有资产的支出最小化。